2008年6月30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社区110”,矛盾化解的“急先锋”
本报记者 陈锦 通讯员 章玮

  “现在,社区里发生了打架等矛盾纠纷,我们的‘社区110’5分钟内就能派人赶到,再也不用担心这里离派出所远,警察赶到却已打得鼻青脸肿的后果了。”昨天上午,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御道社区一位刘姓居民高兴地说。
  近年来,江干区创新平安建设工作机制,建立了专门的队伍,公布专门的电话号码,随叫随到,迅速化解群众之间的“疙瘩”,被社区群众形象地称之为“社区110”。
  “是社区110吗?我们二组这里有人打架,快过来处理!”6月26日上午,接到群众的电话,江干区彭埠镇两名巡防队员迅速发动摩托车,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及时制止了一起因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。
  从2006年初开始,江干区彭埠镇御道社区购买了3辆二轮摩托车、两辆三轮摩托车和1辆面包车,向群众公开推出了“社区110”,并公布求助电话和投诉电话,承诺巡防队员接到电话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。在辖区派出所的指导下,“社区110”在接警后快速行动,把“巡”和“管”有机结合起来,及时化解了各种不稳定因素。
  “这支队伍既能迅速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,又节省了警力资源,真可谓是一支维护基层平安的生力军,效果喜人。”江干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“社区110”,是江干区综治工作中心向基层“三个延伸”的一项探索,实践证明其十分有效。
  据悉,2005年至今,江干区已建成8个街道(镇)综治工作中心和102个社区(村)综治工作站,诞生了“社区110”、人民调解“以奖代补”、人民调解员“等级制度”等等新举措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,化解在基层。3年来,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5%以上,未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事件,切实维护了全区的社会稳定。
  其实,“社区110”只是江干区平安建设宏大工程中的一项。该区在外来人口管理、完善电子监控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战绩。正因为如此,到今年3月,江干区已连续三年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平安区”的荣誉称号。平安,已成为江干区建设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一块“金字招牌”。